典型案例:这仨岗位怎么选?

这是昨天一个学员问我的选岗问题,我觉得可以当典型案例来分析一波。

三个岗位如下:

典型案例:这仨岗位怎么选?

图片比较小。我用文字重新描述一下:

第一个岗位(县级):招2个。专业范围:财政学、法学、中文、新闻学、社会保障。学历:仅限本科。政治面貌不限。

第二个岗位(县级)招1个。专业范围:哲学、政治学、马克思理论学、中文、新闻学。学历:本科及以上。限党员。

第三个岗位(县级)招2个。专业范围:法学、中文、新闻学、社会保障。学历:本科及以上。政治面貌不限。

 

首先说明一点,这三个岗位在同一个城市。这也是我们选岗的前提。选城市先于选岗位,城市都没选定的情况下,选个毛线的岗位。

选城市是件个人倾向很重的事情,不用过多听别人的建议。自己想呆哪里都行。如果非要说建议。我就两点:第一,回家。第二,如果不想回家,最好选个房价和收入比较匹配的城市。举个例子,从房价收入比来看,中部最好的省会城市并不是武汉,更不是合肥,而是长沙。

 

好了,说回正题。这三个岗位选哪个好?我个人建议选第二个。

三个岗位,同城市同级别,那么我们只需要考虑一点。就是哪个岗位竞争更小更容易上岸。当然了,这个主要是参考报名人数,但目前的事实是,很多人都是最后两天才报名,而我们看到的报名人数又是滞后的。

那么,报名人数公布情况滞后的前提下,如何预测出第二个岗位更容易上岸呢?有四点:

第一,多数考生有这么一个心理:这个岗位只招一个人,万一有一个高手报那就废了。还是报招两个人的希望更大。这个逻辑完全是扯淡。那万一招两个人的岗位有两个高手报呢?但你别说,你还真别说。很多人就认这个逻辑,就要报招两个的。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就是招一个的岗有30个人报,招两个的岗有100个人报。但凡会约分就知道哪个竞争小。

第二,很多人误以为仅限本科是个很强的限制,所以会跑去报第一个岗位。其实恰恰相反,这个限制条件比技师的衣服还宽松。第二个岗位虽然研究生也可以报名。但无所谓。要知道,研究生数量远远少于本科生,研究生找工作也比本科生更容易一点点,这导致研究生考公人数远远少于本科生。所以报名群体加个研究生进来不算啥。

还有,很多人高估了研究生的考公实力。误认为学历高,考公应该更强。其实学历高低和考公实力没有什么关系。实在要说的话,一些研究生的思维模式反而是不利于考公的。既不利于行测也不利于申论。我也读过研,对这一点我有见闻也有体会。注意,我是说学历高低和考公实力没什么关系,并不是说学校好坏和考公实力没关系。

第三,很多人不知道限党员是个很强的限制条件,甚至比限性别还要强。限性别顶多挡掉一半的人。但限党员可以挡掉70%左右的人。假设一个普通大学的一个普通班级50个人,四年下来,可能入党的人也就10个。看看第二个岗位,它可是限党员报考啊。

第四,最后说的这点,也非常非常重要。就是:不要和法学(法律)专业的去抢岗位,除非你自己就是法学(法律)专业。为什么?因为法学专业考公有天然优势。就说行测吧,首先常识模块,法学起码多对两个法律题。然后法学专业成天接触大量文字的,言语啥的不在话下。还有定义判断,这个是法学的最强模块。扣定义嘛。谁能比学法条的人更会扣定义?还有逻辑模块,法学生是逻辑最强的文科生,这个就很致命了。

至于面试,那他们更牛了。上学时模拟法庭啥的就咔咔地往上怼。我认识的法学生,个个都能说会道,人均古美门,人均古德曼。

总之,选第二个岗位。但这篇文章的内容绝对不限于这三个岗位的比较。大家如果懂得用类比方法去思考,那么在别的岗位比较中也能做出好的选择。

好了,祝大家好运。因为选来选去,哪怕你做了个10分的选择。但剩下90分,要看运气。

公考经验

关于报名选岗经验

2023-10-23 20:51:08

公考经验未分类

杜兰特法则、王思聪法则

2023-10-23 21:54:49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